中国煤炭报:三十三年实干路 五次进京受表彰

发布时间:2019-08-28 23:25:20 冀中能源
稿件来源:《中国煤炭报》
三十三年实干路 五次进京受表彰

       他身上闪光的标签有很多
       全国技术能手

       全国劳动模范
       两次作为劳模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五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但他却说,自己就是集团质朴矿工的代表
       他就是峰峰集团大淑村矿一采区副区长李水龙
       下面就跟随小编
       走进去了解一下这位质朴的矿工

       1986年
       李水龙从贫穷的山区走了出来
       他离开老家,外出寻求生计。
       说是“走出来”
       一点儿也没错
       那时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
       李水龙跟着村里的6个同学
       一路步行来到了当时距家十几公里的
       峰峰矿务局薛村煤矿,在这里一干就是33年
       1实干之路
       肩膀被磨得红肿,衣服被汗水浸湿,脱掉衣服拧干后穿上接着干;顶板淋水,150斤的梁一只手就能举起;煤矿都有班中餐,一顿班中餐就得吃4个大包子、2斤油条。
        敬业、憨厚、实在是李水龙身上几个显著的特质。
         “当时不知道煤矿是什么样,只要有活干就好。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安全培训,我带着激动的心情下了井。”李水龙说。
        李水龙第一次下井就是早班,他对井下环境一无所知,紧张得凌晨4点钟就起床了。
       当时,采煤工艺落后,薄煤炮采,打支护,煤层厚度1.3米,在工作面干活的工人们都是蹲着甚至爬着往前。煤尘呛嗓子,挖煤、运料,别提多苦。
    “那会儿的我们,一个班升井后,在镜子里一照满脸乌黑,只有张开嘴才能看见白色的牙齿。”李水龙说。

        “当时宿舍楼、食堂、澡堂、家属楼各种设施都还在施工,一个人发一双筷子、1斤细粮、1块钱菜票、一个粗瓷罐,罐上拴着两股铁丝当提手。不知道瓷罐是干什么用,看到老工人提着,才知道是当暖瓶用。职工宿舍大部分是平房,房间地板就是土地,4个人一间,一边放着4个脸盆,一边用砖垒起3个垛,垛上通常放着木板,稻草作为床垫,4个人一个铺。老食堂就是一个棚子,没有饭桌,蹲着吃饭。和我一起来的6个人,受不了煤矿的苦,都不干了。”回忆起过去,李水龙娓娓道来,往事好像就在眼前。
        李水龙每天早早地起床,提前30分钟来到值班室。“每天早上5点钟准时开班前会,区长安排当班工作和讲注意事项,会后班长带着我们新工人,到澡堂换工作服。跟着班长乘罐笼到井底,步行20分钟到采煤工作面的运料巷,井下风速大加上煤尘大,眼前一片模糊。”李水龙说。
        “第一天跟着老工人,扛100多斤的点柱,跪着打50厘米高的点柱,放顶、推帮,干不好就受到批评。第二天就要求自己单干,再累再困难也要顶上去,推帮只做到了1米,但每天要求进步一点。4天后就和老工人干的工作量一样大了。”李水龙回忆说。
       那时,李水龙的肩膀被磨得红肿,衣服被汗水浸湿,脱掉衣服拧干后穿上接着干;顶板淋水,150斤的梁一只手就能举起;煤矿都有班中餐,一顿班中餐就得吃4个大包子、2斤油条。
        “一个班下来,虽然很苦累但却很有成就感。”李水龙说。
       李水龙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1987年,李水龙被评为了峰峰矿务局“十大杰出青年”,1988年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兵”,1989年被评为“双文明标兵”,1990年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五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苦不苦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我要学技术,哪怕有一天真的离开了,我也不后悔,一定得学本事,因为在这里,没有白活过,这里将成为我人生的画展。”1994年12月份,第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会。“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农村出身的煤矿工人,只是挖煤就能进人民大会堂,可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这不仅是梦想,更是一个劳模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第一次去北京,是从早起4点到下午5点,跟着我们领导坐着火车。”李水龙讲道去第一次离开邯郸去北京前后,“矿上的党委书记、矿领导班子敲锣打鼓欢送,在生活区转一大圈,把我送到矿务局招待所,下午又开座谈。从北京回来后,矿领导班子排队欢迎,又是敲鼓又是鲜花。”载誉归来的李水龙,心心念念的仍是干好本职工作,使命感、责任感更强。
       1998年4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国际五一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一位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劳模就是一个标杆,一位劳模就是一个榜样。各条战线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李水龙的“老黄牛”精神风采依旧,熠熠生辉的劳模奖章,“荣誉是组织给的,成绩是大家伙干出来的。荣誉给了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鞭策。”李水龙坚定地说,“无论前行的道路多么艰难,我都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2000年4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人民大会堂,每次站在这里,我内心总是激情澎湃,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国家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在这里有很多跟我一样来自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他们的岗位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并不惊天动地,但他们的品质足以感天动地。我还要向他们多学习,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在生活中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我坚信只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才能续写光荣与梦想,才能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跨越。
       2004年9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表彰会,参加国庆庆祝共和国成立55周年招待会。“在参观航天城,感受到了中国非常的强大,航天训练指挥中心、制造车间,见证了祖国不断壮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感受到祖国55周年的变化。“我作为一名煤矿工人,经历了由人工开采转变为机械采煤,企业不断地发展,科技不断地进步,一代代峰煤人将热血和汗水挥洒在这片煤田,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地升级,采煤工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档工艺采煤方式早已被智能化综采工艺所取代,使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2009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招待会,这不仅仅是代表个人,也是代表煤矿工人,作为一名劳模,肩负着更大的责任,积极为煤矿事业做贡献。10月1日上午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仪式,晚上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六十周年文艺晚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我坐在天安门城楼东观礼台的第二排,离阅兵队伍很近,看得非常清楚。在观礼台上,我看到了阅兵式和彩车游行方阵,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国家在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工农业等多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我由衷的感到我们的祖国变壮变强,观礼台上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观看”。那种氛围和气势让李水龙记忆犹新。
       2012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篮仪式,仔细瞻仰纪念碑,回顾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感受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
       树高千尺不离根,仍然坚持在采区生产一线的李水龙,井下跟班12小时以上,紧接着第二天24小时值班。李水龙回想起1992年,当时正赶上煤矿最困难时期,井下工作面生产条件差,人员出勤率低,李水龙全天吃住在矿,井下有事故,就马上换好工作服下井排除困难,恰逢当年妻子临产,单位的工作却让李水龙无法脱身,家中父亲写信说到生了一个女孩,直到一个月后李水龙才回到家中与母女相见。李水龙说道,“单位生产出现了难题,我就应该留下来,我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没有企业的‘大家’,就没有我今天的‘小家’”。
       3劳模精神要弘扬更要传承
        “劳模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工作中,我总是一马当先,企业哪里有险情,我就出现在哪里,但是,我越来越觉得光苦干还远远不够,还得用先进的采煤知识武装自己,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来巧干,于是我找来了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一学就是20多年,翻阅书籍320余册,学习笔记十几万字,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地努力,我克服了文化水平低、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慢等困难,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采煤专业知识。
       “2014年3月我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就读4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大学校院有我熟悉的一切,有我热爱的一切。在美丽的校园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年华。其间,虽朝暮勤勉,自奋扬鞭,领导的鼓励,师长的激励,同窗互促,虽学有偶成,但距恩师之期盼、与时代前进步伐、与学科发展之要求,仍深感差距悬殊,故常觉内心惶恐,寝夜难眠。诚所谓,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从踏进大学校门第一课到学业的完成四年大学生活过程中,感谢所有关心过我,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领导、工友。首先要感谢党、感谢各级组织、感谢我心爱的企业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感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要感谢院系所有的老师们,感谢班主任,感谢他们在四年来对我的悉心教导,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他们的言传身教,将使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老师广博的学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灵活思维方式,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激励着我;但生活中他们却是平易近人的,对学生关怀备至,这份师恩令我永生难忘!”这是李水龙大学四年学习后的感受。
        李水龙先后带出徒弟l50多名,个个都成为生产上的骨干或采煤技术尖子,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李水龙带领的创新团队先后总结推广出“超前采煤特殊支护管理破碎顶板”、“断层落差较大工作面机组通割”和“综合交叉式顶底板管理技术”等30多项先进操作法。为了让我更好地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矿党政以我的名字创立了“李水龙劳模创新工作室”,参加工作34年来,为国家采出原煤230万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0万元,八次创出生产新水平,三次创出百万吨采煤队。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366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8万元。从未在家过一个春节,有24个春节在井下渡过,先后向家乡、学校、灾区、贫困地区、困难工友捐款20000多元。
       作为新时代的矿工、煤海的骄子,李水龙的梦就是坚定“是党的人,就要为党争光,为党旗添彩”的信念,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成功经验传授给更多人。用使命凝神聚力,用党性提升境界,把自己锻炼成为平常时候看到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面前豁得出去的优秀共产党员,努力为党旗增光添彩。(王海  吕为民  张国伟 马文强 )